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2025-10-12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呈现差异化推进态势。作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北京正推进智能网联基础设施4.0阶段建设。截至目前,北京“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城市建设提速,已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连片覆盖,累计发放测试牌照超1100张,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4500万公里。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订单量增势迅猛。
与以往传统汽车生态相比,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体系已从单一功能迭代,转向多维度融合创新的新阶段。在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形成的多模态融合方案,大幅提升了环境感知的精准度与鲁棒性(反映一个系统在面临着内部结构或外部环境的改变时能够维持其功能稳定运行的能力);决策层借助深度学习算法与高精度地图的协同,成功实现从规则驱动到场景驱动的关键跨越;执行层则通过线控底盘技术与域控制器架构的整合,搭建起响应高效的底层支撑系统。尤为关键的是,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突破,让车辆摆脱了孤立运行的属性,成为智慧交通网络中可动态交互的核心节点。
与此同时,传统汽车产业链的线性结构正在瓦解,一个以“软件定义汽车”为核心的网状生态体系取而代之。主机厂加速从传统硬件集成商向综合出行服务商转型;科技企业凭借操作系统、车载芯片、核心算法等技术优势,深度切入产业链核心环节;通信运营商与基础设施提供商,则依托5G、V2G技术搭建起低延迟、高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这种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订阅制服务、数据价值变现、生态收益分成等全新商业模式,正深刻重构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分配逻辑。
无锡行动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预测,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全球范围内,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步和法规环境改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同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政策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明确“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车企成为首批试点,推动行业技术竞争焦点从L2级向L3级上移。